Search

總是台語夾雜英語的火箭阿伯專訪刊出了,這是我到蘋果日報後,跟著同事見習的採訪,推薦報導裡的影片,絕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總是台語夾雜英語的火箭阿伯專訪刊出了,這是我到蘋果日報後,跟著同事見習的採訪,推薦報導裡的影片,絕對讓人熱血起來,至於負責文字報導的我,照慣例在這邊寫一些報導裡的遺珠之憾,請大家多多指教囉!

----

「還好還沒變成火箭阿公」,吳宗信訪問的時候笑說,會這樣自嘲,是因為自從他發願要帶台灣離開地球表面後,這條路已走了十多年。

相較國人熟悉的太空船,他的火箭不夠大也不能載人,常有人貼個太空梭給他,笑他在做啥咪碗糕。但他依然頑固當開路先鋒,讓台灣有了太空產業的科技公司,還有一個專門研究火箭的跨校團隊,今天看起來,前進太空好像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

他們用五金行買得到的材料,在山區的工寮裡默默進行這起撼動台灣的計畫,由於火箭試射的聲音非常大,曾有阿伯以為外星人來了,還有阿婆被巨大聲響嚇到,氣得大罵:「猴死囝仔,我要跟市長講!」

只能以簡陋的工寮當作測試基地,鎖幾個角鋼就成為克難發射台,缺少經費的時候,只能挖東牆補西牆,甚至自掏腰包買材料,他形容整個人像是浸在水中「沐沐泅」,即使如此,他依然沒有放棄,演講的時候還能自嘲說,測試場旁的綠樹原本枝葉茂密,現在都被火箭噴得光禿禿!

但鐵打的心也是肉做的,一次操作過程導致學生受傷,那一刻頑固的火箭阿伯也曾想放棄夢想,沒想到學生們不願放棄,直說著還想繼續學習。於是他加強安全設施,用學生的熱情當燃料,讓自己的生活持續為夢想燃燒。

當然過程中,最讓人感動的莫過於募資!由於火箭發射技術容易讓人聯想到敏感的國防科技,因此吳宗信的ARRC團隊,過去鮮少收到企業穩定的資金挹注。他為了找經費走出象牙塔,學著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紹火箭技術,不時還能插入一兩句笑點,為了大大小小的演講跑遍全台,籌募每年度的經費。後來以群眾募資的方式,讓七千餘人以小額贊助的方式,涓滴細流把他們送向遠方。

對火箭阿伯而言,這些小額捐款,使他們的火箭必須承載著台灣人的夢想一同前進。他們的火箭,在最前端除了「火箭」二字,還加上台語拼音「Hoe-chi」及客語拼音「Fo-chien」,就像他說過的,我們自己的火箭,要加上自己的語言。

中年大叔的太空夢,在旁人眼中頑固又帶點任性,但一切從他口中說出的,都是那麼理所當然,理由沒有別的,我想起他說的那句:「因為我的心中有台灣呀!」


Tags:

About author
啾啾夫人的採訪日記、人物專訪與記者會新知 偶爾還會出現一些生活筆記與心情隨筆 強烈徵求所有生活疑難雜症,讓啾啾找達人幫你解決
無論在圈內闖蕩多久 仍是媒體界永遠的菜鳥 永不忘記為何選擇當個記者 讓自己每一篇報導都有意義 待人有盔甲也有軟肋 不過分善良 也不討好各方勢力 在工作之餘 還能夠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各
View all posts